undefined

我不否認張肇平理事長旁邊那個傢伙是我,但我也一直懷疑那個傢伙真的是我,這可能跟我在嘮叨小犬要減重、要注意身體健康的次數有關,乍看之下,那張像片不論輪廓、身材跟小犬以前倒有幾分類似,縱然小犬現在體重身材也回下來了,但是否定一個現在覺得後悔而曾經是我的我,不僅需要有一顆懺悔的心,還要有一個「食一歲,有一歲」的觀念。

我的意思是人在當下是一個當下的我,數年或數十年之後,可以是質、量漸進,隨時成長的我,也可以是江河日下,漂浮頹喪的我,這種變化可以是外在體材的變化,也可以是心靈的成長與昇華。從研究的角度切入,後我對於前我,顯然是一個旁觀者,從旁觀者的角度來檢視那個前我,成長就是研究、觀察,反省與懺悔。成長是一個過程,包括時間、環境、營養等因素,對萬物來講不管孕育或滋潤,時間是絕對重要因素,對人類來說,時間也在涵養一個核心價值,這個核心價值的濃蘊,稠黏,就是後我進步與成長的著墨程度。

記得研究所讀碩班時,我參加學校舉辦的一場研討會,有位教授提到某人住在精神病院,本身是患者,他對自己及其他病人做研究,自己既是研究者,又是旁觀者,同時也是參與者,我提出一個問題,律師、檢察官、法官可能是同一個人,他在階段職務會有不一樣的立場、思考邏輯,對於法律的認知及引用,會因立場不同而有差異,加上本身以外的環境干預,法律的核心價值就會被扭曲,這是人的問題,不是法律、律師、檢察官、法官的問題,如果同一個人身兼研究者、旁觀者、參與者,其研究結果的信效度會如何?何況參與者與研究者的身心環境是處在受影響的狀態。

我的意思是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問題,人越多的地方問題越大,潛意識的漂移往往讓人自我感覺良好,位置越高,落差越大。所以要從當下我的角度切入,對比前我的批判要有更高的視野與標準,何況環境干預,影響更大。「據說」有許多法官在「後來」吃素,希望吃素的出發點不是為私人健康設想,而是後我對前我的懺悔。

老而不死語出論語憲問篇,原為孔子訓原壤無禮之狀,語謂「幼而不孫弟,長而無述焉,老而不死是為賊。」引用「老而不死」,這「老」字個人無意於歲數的增長,也不是紀曉嵐稱乾隆為老頭子的老,而是觀念的創新,行為的與時俱進;而死也不是生命的結束,是自身光輝矇蔽,生氣低落,不足以亮路;因循怠惰,庸庸碌碌,尚不足以為賊,殘害蒼生,混亂社會,不知反省,當然為賊。

一日三省吾身,在死而後生,在檢討、反省、懺悔,在枯木逢春,生生不息。做人能常以蒼生為念,棄一己之私,不論身居何處,常存悲天憫人之心,行利己利人之事,曾子所謂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」者也,如若苟且頑固,以老賣老,竊以為聰明,卻在消耗人格資產,此徒具老貌,讀書人豈可輕忽。

古人謂「虛擲歲月,得罪於天;荒蕪田園,得罪於地。與賊字相離,下者以偷時間、偷糧食、偷空氣、偷水源,偷社會資源為恥,上者以偷公平正義,偷社會祥和,偷人民喜樂為辱,則上下各得其位,華麗富足其中矣。

接近領老人年金的年紀,對老感概,是期許自己的未來不是飽食終日,等待終了,而是另個階段的開始,呼應以前我說的人生如潮汐,一潮過一潮,回岸只在迎接漲潮,下海要在退潮之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無爭求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